2008年8月21日

米勒-拾穗 晚禱

米勒的曠世名畫《拾穗》與《晚禱》,破天荒首度同時離開法國的奧塞美術館,
來到台灣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三個月。《拾穗》與《晚禱》是台灣小學生課本上的名畫,
許多人都很熟悉,這兩幅畫也是法國國寶級的珍藏,而且從未同時離開過法國展出,
這次居然能夠一起來到台灣,真是非常非常難得。

米勒藉由繪畫,如實地反映出農村的百態與勞動者的苦難,藉由筆下主角的痛楚、折磨,去表現那底層生活的傷感之美。這樣的米勒,是一位高貴而不朽的人性畫家,梵谷甚至說:「我們這個世紀,產生了不可超越的米勒!」梵谷曾經多次表示,米勒是他最崇拜的畫家,常常以米勒的畫作為臨摹對象。談到模仿這件事,其實當代藝術也有不少作品,是從米勒這裡獲得創作靈感的,我們發現這些作品結合了不同創意,擴大了原本作品的生命力。

終於如願親眼看到 米勒-拾穗 晚禱 畫作
又勾起往日素描念頭,巳好久好久不曾再拿起畫筆
透過畫筆刻畫自己內心的心思

拾穗 Les Gleanuses Salon (The Gleaners)
作者:米勒 Millet

年份:1857

畫作:油彩.畫布 Oil on canvas

尺寸:83.5 x 111 cm

藏處:法國巴黎羅浮宮 Musee du Louvre
, Paris
米勒.尚.法蘭西斯瓦(1814-1875)Millet Jean Francois為法國畫家。在其繪畫生涯中,於1865 、1868年分獲國家
一級勳章。並於1874年受官方政府委託裝飾萬神殿之聖堂,但在工作未開始之前與世長辭,遺留大量作品於世。

米勒之繪畫風格歷經浪漫主義及古典主義洗禮。在晚期時將農民安排於風景畫中,使他獲致成功。這類作品已成為農民
生活通俗意像。然而他所畫的農民,其不朽的特質對梵谷及秀拉有很深的影響。

1857年創作的拾穗,充分將農民農忙的景致呈現出來。在
畫面中,冷調、金黃的光線賦予人物一種崇高的意像,也賦予
農民形象一種英雄史詩般的角色。

晚禱
晚禱,1857~1859年,

油彩、畫布,

55.5×66cm,

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藏。



「在一片平靜的田野裡,他們的工作平安地過去了。當落日西沉的時候,教堂裡一聲沉重的鐘聲,輕輕地橫渡了這沉寂的田野,消失到太空的無垠裡去。因此這忠實的農夫,放下了鋤頭,開始向上天致謝,使他們過了這平靜的一天。這裡面帶著宗教淡淡的哀愁和對於生的滿足。」



2008年8月17日

Where?

Dear~where are you..
究竟你出現了嗎...
還是依然也在尋覓......

是否曾相遇..是否交錯而過
還是我們都放棄了追尋..
放棄追求屬於我們的幸福...


抑或是像撿石頭般呢...
永遠以為前方有更美好的
卻忽略了身邊那塊不起眼的璞玉


流浪的心也想有個停歇角落
漂泊的人也想有個牽手陪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