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到台灣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三個月。《拾穗》與《晚禱》是台灣小學生課本上的名畫,
許多人都很熟悉,這兩幅畫也是法國國寶級的珍藏,而且從未同時離開過法國展出,
這次居然能夠一起來到台灣,真是非常非常難得。
米勒藉由繪畫,如實地反映出農村的百態與勞動者的苦難,藉由筆下主角的痛楚、折磨,去表現那底層生活的傷感之美。這樣的米勒,是一位高貴而不朽的人性畫家,梵谷甚至說:「我們這個世紀,產生了不可超越的米勒!」梵谷曾經多次表示,米勒是他最崇拜的畫家,常常以米勒的畫作為臨摹對象。談到模仿這件事,其實當代藝術也有不少作品,是從米勒這裡獲得創作靈感的,我們發現這些作品結合了不同創意,擴大了原本作品的生命力。
終於如願親眼看到 米勒-拾穗 晚禱 畫作
又勾起往日素描念頭,巳好久好久不曾再拿起畫筆
透過畫筆刻畫自己內心的心思
晚禱
晚禱,1857~1859年,
油彩、畫布,
55.5×66cm,
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藏。
「在一片平靜的田野裡,他們的工作平安地過去了。當落日西沉的時候,教堂裡一聲沉重的鐘聲,輕輕地橫渡了這沉寂的田野,消失到太空的無垠裡去。因此這忠實的農夫,放下了鋤頭,開始向上天致謝,使他們過了這平靜的一天。這裡面帶著宗教淡淡的哀愁和對於生的滿足。」